我當初在接到這個任務時,是什麼想法呢?而我在準備這個任務時,又是採取什麼態度呢?
當初的想法是-Ouch!又接到一個費時的任務了。是否就是因為這個想法而影響我執行的態度?
因為我只是將它定位為"任務",所以我只在乎執行程序,任務時間表,而忽略其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學習。
因為我的自我定位不是學習,所以我不會全面性關注共同決策系統內涵蓋哪些主題?以及如何才能做出完整且全面性的檢索?而是怎麼樣的方法才能檢索到最核心且最少的文獻?怎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率地完成任務?怎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率地找出常見的評估工具?因此,我在意方法的方便性、可行性以及時間性,而非程序的全面性。這也是我今天被強力批判的關鍵。
以下是謝老師的回饋重點:
1.研究哲學:實證。
2.研究精神:對於知識及真理的渴望。
3.研究方法:以嚴謹且系統性的方法進行。
我在執行此任務時,並沒有考量這幾點。而是以方便性導向,這明顯缺乏研究哲學以及研究精神,且直接影響研究方法的選擇。這也是謝老師最詬病,及最不認同的地方。我需要先修正我的態度,再修正我的搜尋策略以及文獻回顧題目。
以下是我個人的自我回饋紀錄:
1.我的內在本質是一個lazy guy。因此,我的潛意識設定為"能不動就不動"。怎樣的情況才是能不動就不動呢?沒有到達"閾值"的刺激,會直接被我忽視。而該如何量化我的閾值呢?仍然很抽象而主觀:針對我有興趣的範疇,我是低閾值,高反應;沒有濃厚興趣的範疇,則高閾值,低反應。怎樣的反應會被我稱為高反應呢?強迫症上身、想追根究柢、想要掌握整個whole picture......等,我會將自己的那個狀態定義為"瘋子"。或許因為本質是lazy guy,所以我並不會喜歡讓自己時常處於高反應的狀態。而社會化之後,發現低反應也不是會被大眾接受的狀態。所以,後來有意識地發展出另一種狀態--條件反應。
2.條件反應,顧名思義為有條件性的反應。這個條件為:沒有明確品質要求限制的前題之下,屬於我的工作職責,則我會完成最低可被大眾接受的程度→ 如果有時間,主題稍為有興趣,則完成我可接受的低標程度→ 如果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主題,且沒有時間限制,則完成可以讓我自己滿意的程度 (自己:高標準的批判鬼);如果對方有明確完程的品質要求,則完成對方的要求→ 有興趣時,完成自己可接受的最低程度→ 非常有興趣,完成讓自己滿意的程度。基本上,這個時候我內在懶惰的孩子又會開始出來作祟。所以,一般我的行事目標是以達到他人標準為準則。
3.因為自己內在有一個懶惰的孩子,所以我會異常重視時間變項以及省能。圍繞著省能的主題,我會不自覺發展出很多條件反射。如:行動前,先思考最省能的解決途徑。缺點就是我的行動永遠晚於我的腦袋,這也表示我是一個缺乏行動力的人,我只做到最低限度的要求。
4.面對批評的態度?面對批評時,基本上自己都是處於虛心接受的狀態。但是當自己接受到"被否定"的相關訊息時,就會觸發我的條件反射--進入防衛狀態(抗拒他人的觀點、反駁他人、捍衛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我無法接受"被否定"呢?因為自己內心又有一個脆弱而敏感且自尊心強的孩子?因為對她而言,"否定"代表"全盤否認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所以她想要捍衛的僅是自己曾經努力過後的價值而已,雖然那可以不值一提,但她無法接受那一點點的價值被否定掉。 雖然我現在還有一堆缺點,但我會努力學習如何安撫自己內心那一堆難搞的孩子,以即帶著這些難搞的孩子一同前進。
5.面對困難的態度?我處理困難的態度與自己內在懶惰的孩子相關。因為意識到自己懶惰不願動不願想的習性,所以我會習慣性會告誡自己--不管遇到什麼難題,不要退卻、要硬著頭皮勇往直前!或許被自己催眠久了,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再加上自己的內心也住著一個非常獨力的孩子,所以我不習慣求助他人。因此遇到問題時,我會慣性自己去找答案(上網、看書、直接問同儕)。因為我重視程序,所以一開始最先會被我偵測到的都會是與程序相關的議題。而其它的只要是我覺得符合邏輯的,都會被我略過。目前,我仍需學習的議題是-學會及早向他人尋求協助,而不要埋頭苦幹 (這似乎也是一個省時的方法)。
6.我的學習需求?在我現階段的行為模式當中,我覺得我需要的是supervisor:針對我的idea或product給予feedback。或許是因為我很喜歡探索,所以總覺得只有做過、嘗試過才會真的進到自己的腦袋裡,並產生相關看法。或許現階段我缺乏的就是有自己的看法,也是因為缺乏自己的看法,我才會只重視程序性的細節。
7.問問題的能力?這牽涉到自己抓重點以及自己找答案的能力。所以我的沒問題是因為我沒有學習動機?還是不用心?還是抓不到重點?或者是我事先已經先做釐清了?抑或是我的要求太低,只要符合邏輯的論述都可以被我接受? 所以我不是不問問題,或許我只是希望藉由與他人闡述論點的過程中得到他人給予feedback,來驗證自己論點的強弱特性。因此,我似乎更在意他人給予的feedback,而非硬要生出問題來問(硬要問問題,我會很不自覺變地picky)。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思考:共同決策評量工具之文獻回顧題目
撰寫原由:
前一陣子謝老師詢問我的研究興趣領域。我那時是回答目前我有參與到研究主題,我都滿感興趣的。而我目前參與過以及正在參與的研究主題有:中風適性測驗、中風衛教、中風參與度、共同決策、中風二階認知測驗。
謝老師為了給我一些磨練,因此要我寫一篇共同決策評量工具的文獻回顧,並由怡靜學姐從旁協助。這個任務是老師5月中交辦,讓我在5月底前確認題目以及檢索策略。眼看5月底已經快到了,我只能趕緊催生此文章。
初步題目構想:
比較常用於臨床醫學的共同決策評量工具之內容
初步程序構想:
一、找出常用於臨床醫學/臨床研究之共同決策評量工具
1.在MEDLINE、PubMed、CINAHL,PscycINFO等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
2.使用關鍵字: “shared decision making [Title]”
3.文章過濾 (以PubMed為例)
4.彙整其它資料庫結果,刪除重複的文獻。
5.閱讀文獻,並找出”常用的”共同決策評量工具。
a.文獻中明確指出此測驗之目的為評量共同決策
b.被使用2次或以上
二、比較各工具之特性差異
1.評量內容:決策過程(decision process) VS 決策品質(decision quality) VS 決策影響(decision impact)
2.其它:目前還沒有構想
總結:
任務還有好多未完成,要看的文獻還有好多未看,要整理的資料還好多未整理,要發展的認知題庫還有好多未發展。看來我只能繼續努力!!
二階認知電腦適性測驗之推理能力題庫建置
目前二階認知測驗的發展進度為初步建構”推理能力”評估架構。其架構如下:
先說明為什麼我們的二階認知測驗要評量個案的推理能力:
首先,我們將二階認知測驗定位在評量個案的global
cognitive/mental status。因此我們彙整其它相關的認知評估工具發現,其評量向度主要有:注意力、視知覺、記憶力、定向感、語言、計算、推理、執行功能。其中的推理主要是評量個案是否可以判斷兩個詞彙之間的相似之處。如:train-bicycle 或 watch-ruler之間的相似之處。
因為目前我們是要先發展題庫,所以必須涵蓋多樣的題目類型。很顯然推理這個向度的類型非常缺乏:其它工具也只評量”詞彙的相似之處”。因此,在推理能力題庫發展的規劃初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擴充推理類型。而推理能力是一個很抽象的描述,我們該如何設計題目,才能真的偵測到個案的推理能力?且推理能力的範疇描述又很多元,我們又該如何做出適當歸納呢?
一開始,我為了便宜行事,只將推理能力擴展成兩個子範疇(口語推理VS非口語推理)。而謝老師那時認為,推理能力的描述很多元,只是這樣簡單的分類合適嗎?很明顯,我這樣粗略的分類不夠全面。因此,那時我的目標就轉變成”全面性架構推理題目分類系統”。對我而言,我只要看到”全面性”及”建置系統”等關鍵字,我就會非常容易走火入魔。因為我又開始不自覺拿出我的高標準來檢示自己整理出來的內容,導致後來我作業進度非常緩慢。
稍為總結一下,我如何整理出這一個推理能力評量架構:
首先,蒐集其他學者如何分類推理能力之向度,以及其使用的詞彙。接著蒐集各推理題目以及作者如何定為這些題目(所使用詞彙)。最後,綜合整理這些訊息,並分析歸納而得出此結果。第一層的分類原則為依照題目形式(文字題VS圖形題VS數字題),第二層為依照題目的施測要求分類(找出共同性、將第一組的規則類推至第二組、發現序列的排列規則並應用)。第三層則是依照難易度分類。
今天與謝老師討論此架構時,我才發覺我似乎又走火入魔了。其實題庫建置未必一定要弄得這麼複雜。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假定推理是單向度的認知能力,因此測試題目可以依照難易度排序。當個案可以完成高難度的題目時,代表個案的能力好。然而,難度分級有兩個層次(相對標準VS絕對標準)。相對標準為按照受試者的達題通過率來判斷題目的難易度。因此,容易因樣本的選擇而出現偏差;絕對標準則需要有外在指標來協助判定。
我們建置題庫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可以從題庫中選出可以清楚呈現各難易度等級(15級)之題目。如果可以明確得出此難易度等級,則評估範疇不需要這麼複雜也沒關係。如果無法明確得出此難易等級,則需題目的廣度。最重要的考量重點是施測的可行性與方便性!!!
結論:
繼續思考、繼續修改題庫!!
5/23-5/207工作進度說明
日期
|
任務
|
完成度
|
備註
|
105/5/23-27
|
1.
(中風衛教-後遺症)
a.大小便失禁 20% Y
|
70%
|
下週預定進度
a.大小便失禁 50%
|
2.中風二階認知相關任務
a.整理數字推理題庫 V
b.整理圖型推理題庫 Y
c.(謝)討論 V
|
60%
|
下週預定進度
a.挑選非口語推理題庫
b.非口語推理題目測試
c.與老師討論
|
|
3.
(CAT-2COGs)松德IRB
a.計畫書修訂 V
b.IRB相關資料撰寫V
c.確認申請程序V
d.與李主任連繫 V
|
20%
|
下週預定進度
a.追蹤研究審查申請表
|
|
4.文獻導讀課
|
--
|
下週預定進度
a.文獻閱讀
|
|
5.共同決策工具之文獻回顧
a.思考初步題目 V
b.思考文獻檢索流程 V
c.寫部落格 V
|
5%
|
下週預定進度
a.(謝)確認題目
|
|
6.共同決策作業系統
a.(謝)討論修訂系統 V
b.編訂衛教對象篩檢程序V
c.編訂中風後遺症清單V
|
10%
|
下週預定進度
a.
(靜)討論修訂系統
b.整理中風預後文獻
c.修訂中風後遺症清單
d.修訂衛教對象篩檢程序
|
下週(5/23-5/27)任務規劃
1.
整理中風衛教材料*1主題
2.
編修二階中風認知測驗題目
3.
共同決策作業系統之相關任務
4.
(二階認知測驗)松德IRB相關任務
5.
著手(共同決策之評估工具)系統性文獻回顧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5/16-5/20工作進度說明
日期
|
任務
|
完成度
|
備註
|
105/5/16-20
|
1.
(中風衛教-後遺症)
a.大小便失禁 20% Y
|
70%
|
下週預定進度
a.大小便失禁 50%
|
2.中風二階認知相關任務
a.蒐集非口語推理題庫 V
|
60%
|
下週預定進度
a.挑選非口語推理題庫
b.非口語推理題目測試
c.與老師討論
|
|
3.大三醫倫課相關任務
a.(第六組)第二次討論 V
b.(第八組)第二次討論 V
|
100%
|
任務告一段落
|
|
4.文獻導讀課
a.文獻報告 V
|
--
|
--
|
|
5.共同決策工具之文獻回顧
a.確認相關MeSH term
|
1%
|
下週預定進度
a.確認相關篩選標準
|
|
5.共同決策作業系統
a.(靜)討論修訂系統 V
|
10%
|
下週預定進度
a.文獻回顧
b.(謝)討論修訂系統
|
下週(5/23-5/27)任務規劃
1.
整理中風衛教材料*1主題
2.
編修二階中風認知測驗題目
3.
架構臨床共同決策作業系統
4.
處理(二階認知測驗)松德IRB任務
5.
著手(共同決策之評估工具)系統性文獻回顧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5/9-5/13工作進度說明
日期
|
任務
|
完成度
|
備註
|
105/5/9-13
|
1.
(中風衛教-後遺症)
a.大小便失禁 20% Y
|
70%
|
下週預定進度
a.大小便失禁 50%
|
2.中風二階認知相關任務
a.(Reasoning)向度整理 V
b.編修(口語推理)試題本V
c.編修(口語推理)題庫 V
d.口語推理) 紀錄本V
e.與老師討論 V
|
60%
|
下週預定進度
a.編修(非口語推理)題庫
|
|
3.大三醫倫課相關任務
a.(第六組)第一次討論 V
b.(第八組)第一次討論 V
|
50%
|
下週預定進度
a.第6&8組進行第二次討論
|
|
4.文獻導讀課
a.與老師討論文獻 V
|
--
|
下週預定進度
a.報告一篇文獻
b.與老師討論文獻
|
|
5.二階認知測驗-松德IRB
a.詢問李主任 V
b.釐清相關因素 V
|
1%
|
下週預定進度
a.IRB文件準備
|
|
5.共同決策作業系統
a.(謝)討論修訂系統 V
|
10%
|
下週預定進度
a.(靜)討論修訂系統
b.文獻回顧
|
下週(5/16-5/20)任務規劃
1.
整理中風衛教材料*1主題
2.
編修二階中風認知測驗題目
3.
完成1篇文獻導讀作業&與老師討論
4.
架構臨床共同決策作業系統
5.
處理(二階認知測驗)松德IRB任務
6.
著手(共同決策之評估工具)系統性文獻回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