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研究方向再規劃

一、前言
上禮拜的研究方向本來是評估工具的心理計量特性驗證。因此,我開始深入思考想驗證哪些心理計量特質以及哪一個評估工具。但是跟謝老師討論之後發現,我並沒有全面思考到其他研究議題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而在必要的心理計量的特質中,我並沒有真正理解療效評估功能真正的含義,因此原本打算拋棄此特質。然療效評估功能運用於共同決策研究中應為反應個案參與程度的改變,且此為過程中的必要特質。

由於上述原因,我這禮拜針對研究議題的可行性與優先性以及改變進行深入思考。

二、思考共同決策研究方向可行性與優先性

研究議題
研究內涵
重要性
困難度
優先性
作用模型探討
探究共同決策的作用模式以及影響因素
★★★★★
★★★★★
7
介入探討_以個案為焦點
提供促進個案在決策過程中參與的方法,如:提供相關資訊、提供決策輔助工具或教導相關溝通技巧
★★★★☆
★★★☆☆
4
介入探討_以臨床人員為焦點
提供增進臨床人員共同決策的知識以及相關技巧之課程
★★★★☆
★★☆☆☆
2
介入探討_以個案及臨床人員為焦點
兩方同時使用決策輔助工具或同時接受溝通技巧訓練
★★★☆☆
★★★☆☆
5
介入探討_以決策輔助工具為焦點
發展並驗證決策輔具工具的適用性
★★☆☆☆
★★★☆☆
6
評量工具探討
發展並驗證相關評量工具的適用性
★★★☆☆
★★☆☆☆
3
執行現況探討
調查臨床人員或個案對於共同決策方案的觀點、感受與期待
★★★★☆
★★☆☆☆
1

優先性說明:
1.執行現況探討:共同決策為個案與臨床人員一同參與決策過程,然而執行此決策方案有一些前提要求,如:臨床人員的勝任能力以及個案的動機。因此,想要推廣共同決策方案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目前臨床人員對於共同決策的認識程度、勝任程度以及期待獲得哪些協助?
2.介入探討_以臨床人員為焦點:如果想要驗證評量參與程度的反應性,則過程需要有發生改變,而改變主要源於介入,因此,需提供適當介入。且臨床決策模式的選用主要與臨床人員的偏好與習慣相關,因此,想要推動共同決策模式,我們必須先從臨床人員著手。
3.評量工具探討:探討介入成效之前需要有良好的評量工具,因此,評量工具的驗證可以優先於介入成效探討。
4.介入探討_以個案為焦點:當治療師對於共同決策的意願提升時,以個案為焦點的介入才會比較容易推動。不然如果個案有共同決策的意識而臨床人員卻無法勝任時,會增加臨床人員的痛苦指數。
5.介入探討_以個案及臨床人員為焦點:當熟悉針對臨床人員或個案的介入方案後,則推動同時針對此二者的介入方案應該會比較容易執行。
6.介入探討_以決策輔助工具為焦點:決策輔助工具的型式多元,且也可以被當成介入個案的媒介或同時介入兩者的工具,因此,我覺得部分的優先性會較有彈性。
7.作用模型探討:探究作用模式之前,需有明確的介入方法以及心理計量特性良好的評估工具,因此,確立作用模型的探討需留到最後完成。

三、研究方向規劃
1.目前規劃的研究方向為:以臨床人員為焦點的介入 + 評量工具探討(反應性)
2.說明:其實我本來偏好執行共同決策的臨床現況探討,因為執行方法比較單純。但是此議題與凡瑞兄正在規劃的研究重複,因此,我只好忍痛放棄探討臨床現況這個方向。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20170214任務規劃

任務
我預定本週的工作任務為
1.搜尋共同決策評量工具之驗證的研究設計模版。
深入思考: 想驗證哪些特質以及為什麼?

2.思考哪一些共同評量工具是可以運用於台灣臨床環境並有驗證之必要性。
深入思考: 工具的評量目的為何?

前言
下禮拜就要開學了!放完一個長假我真的需要開始收心,並著手規劃如何應對下學期的作業!目前聽說研究方法的作業是提交一篇類似proposal的內容,因此,我需要開始認真思考共同決策的研究方向可以怎麼執行以及如何規劃,並且考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就理想層面而言,我有興趣的議題是探究共同決策的品質對治療成效的影響以及其作用模型。但就現實面而言,目前我的功力尚且不足以完成此理想,且影響決策品質與效能的因素還尚未被完全處理,如:需建立個案的病識感並提供衛教、使用哪些評量工具才算完整以及工具是否經過驗證、治療師是否具備實證之預後判斷能力以及治療師與個案是否具備溝通能力。

由於上述殘酷的現實議題,所以我先選擇相對而言較容易入手的議題-驗證共同決策評量工具。

思考脈絡
雖然我暫定的研究方向是驗證共同決策評量工具的心理計量特質,但是我還是需要先釐清我的中心思想,以方便我進行深入思考!
1.長程目標: 提升OT的實證醫學(建構作用機制)
2.中期目標: 提升臨床決策品質與效能(品質監控依據)
3.短程目標: 驗證評量工具的心理計量特性及適用性

而我的理論依據主要以實證醫學為出發,並帶出治療師需具備預後判斷能力,且此判斷能力需要完整/精確的評估,最後說明評量共同決策的價值。
1.共同決策被認為是實證醫學結合以個案為中心溝通技巧的成果。
2.執行共同決策的前提為個案/家屬具病識感、治療師具備預後判斷能力、治療師可有效協助病患、充裕時間、雙向溝通。
3.預後判斷的關鍵在於實證、完整/精確評估以及追蹤一段時間。
4.評量共同決策相關決策成果主要可當成決策品質的依據以及提供臨床推理依據,並讓治療師反思自我是否需要修正自己的決策過程中的表現。且執行評量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共同決策的作用機制以提升實證醫學。
5.然而評量工具的品質不期參差不齊,品質不佳的評量工具會影響我們對治療成效的推論以及研究成果,因此,研究的基礎為驗證評量工具的品質以確保未來進階研究的成果推論效度。

結論
驗證評量工具的最終目標為提升實證醫學!而要驗證哪一個評估工具以及哪些心理計量特性則我需要繼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