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20161109討論議題

這週的討論議題有3個: 1.匯報Medline教學結果 2.匯報跨文化教學心得 3.匯報共同決策模型與情境因素整理結果。

一、Medline教學結果

1.學員能力:熟悉Medline檢索平台,但不熟悉系統性檢索策略。
2.教學重點:教導系統性檢所策略。
3.教學材料:先前網誌整理內容、改編恭宏學長與怡靜學姐的PubMed教學PPT、文獻*3篇。
4.教學結果:學員自陳理解教學內容,並在監督下可以自行模仿教學文獻的檢索策略。
5.後續動作:將教學PPT寄給學員,以當成未來實際操作時的可運用的資源。
6.教學心得:因為是一對一所以比較不會有心理負擔,而實際教學時為了確保學員可以吸收我表達的內容,所以沒時間擔心其他議題。我覺得整個流程當中準備教材比較耗費時間,但是可以將相關策略整理成一個較全面性的筆記,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我也可已在這個過程中補強自己之前不足的知識。

二、跨文化教學心得

1.內心劇場:害怕自己無法想表達的內容找不到合適的單字、害怕自己說的英文他們聽不懂、害怕自己無法清楚表達相關概念...各種害怕。
2.實際結果:時間到了,上場就對了!!我沒時間理會自己是否會害怕,因為我需要向他們介紹薛老師交代的評估工具,所以我必須使用之前學過的任何技能來順利完成這個活動!!我終於順利完成活動了!!
3.教學心得: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有需求,所以我會暫時忘記害怕說英文的情緒,而且為了瞭解芬蘭的OT實務,所以我更有動機與他們開啟會話。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讓我的腦袋暫時願意說英文。

三、整合共同決策模型與情境因素

我們該如何系統性地描述影響共同決策的因素並且與共同決策模式整合呢?我選用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Model來整理影響共同決策的因素。
系統理論與共同決策
如果以系統觀點來解讀影響共同決策的因素,則我們可以將共同決策的成效理解為個體系統與環境系統及活動系統互動的結果(1)。其中個體系統因素包含個體的價值、信念與表現能力;活動系統因素包含活動需求,而環境系統因素則包含物理情境、文化情境、社會經濟情境、政策情境與社交情境。共同決策成效包含立即成效(決策參與、決策衝突、決策品質、決策後悔、決策滿意度)以及非立即成效(決策信心、照護滿意度、醫師信賴度、遵從度、健康行為、相關症狀、生活品質)


其中個體系統與活動系統的互動中會探討個體的任務勝任能力以及參與動機;在活動系統與環境系統的互動中會探討決策支持工具的使用;在個體系統與環境系統的互動中會探討個人情境、家庭支持、醫病關係、可用資源以及文化價值觀。


(改編自: Law M, Cooper B, Strong S, Stewart D, Rigby P, Letts L (1996) The 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Model: a transactive a approach to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Canadi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63(1), 9-23)

我們相信共同決策是人、環境以及活動系統的連續動態互動過程,且個體在共同決策過程中的表現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化(2)。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調整環境以及改變活動來增進個案的活動參與以及表現,例如使用決策輔具、改善提供者的勝任能力。

系統理論與共同決策影響因素
依照系統交互作用的產物來歸類共同決策的影響因素。絕大多數的影響因素來自Dy(2012)所整理的資料,少部分的詞彙來自Trombly(:個人情境)Shay(2015)的文獻(:情感性認知成效、行為相關成效)。結果如下:

系統
概念
元素
說明
活動-環境
決策支持輔助
1.輔助類型
-輔助工具:宣傳單、錄音帶、光碟、電腦互動方案、衛教手冊等。
-諮詢。
2.訊息品質
-適當的內容(疾病的了解;預後或治療介入;生活品質、沮喪或需求;照顧者議題;照護的經驗與感受)
-適當的數量、形式、陳述、時機
-全面性且以實證為基礎
-可理解且可用的
-與個案的偏好及健康識能一致
活動時間
1.充足時間
-是否有充足時間執行共同決策
個體-活動
勝任能力
個案勝任能力
-有能力了解資訊、在推理中使用、運用於現在決策
-有能力清楚表達且選擇前後一致
-自我效能(有能力遵循計畫)
參與動機
1.個人動機
-信念與決策方案的一致程度
-是否準備就緒
-自我效能
2.個人偏好
-決策特質(自我決策、共同決策、授權決策)
個體-環境
個人情境*
1.年齡
年齡越高主動性越低
2.疾病特質
-問題單純或複雜
-單一治療方案或多元治療方案
3.教育背景
-健康識能:健康識能越高主動性越高
4.情緒
-沮喪、害怕及焦慮可能會干擾參與決策的動機
5.過去經驗
-過去正向經驗會促進參與
家庭支持
1.代理人勝任能力
-有能力了解資訊、在推理中使用、運用於現在決策
-有能力清楚表達且選擇前後一致
-避免利益衝突
-有能力了解及運用個案的偏好
-自我效能(有能力遵循計畫)
2.家庭結構
-影響參與決策過程的人數
醫病關係
提供者決策風格
-父權決策(提供者決策)
-共同決策
-知情決策(個案決策)
提供者勝任能力
-臨床專業知識
-避免認知偏誤
-了解經驗與期待
-發現價值與偏好
-呈現選項、證據、風險、益處及建議
-詢問決策參與偏好
-確認了解與同意程度
-人際溝通技巧(尊重、同理)
-決策衝突解決能力
值得信賴
-人際互動的信賴:被直接經驗所影響。
-社交的信賴:被直接經驗與二手經驗所影響。
文化勝任
-跨文化的知識及敏感度
-使用適當文化及語言的健康素材
-使用語言及口譯服務
-謙卑(避免傲慢的互動方式)
-尊重個案的偏好與價值
可用資源
專業提供者
-醫師、護理、職能治療師、社工、翻譯
保險給付
-是否有保險給付
文化價值觀
介入方案的偏好
-如宗教對於輸血議題的影響
個體-環境-活動
決策參與
決策參與
-個案在決策過程中的參與程度
決策衝突
決策衝突
-決策方案是否與個案的偏好及價值衝突
決策品質
知識
-個案瞭解訊息的程度
一致性
-個案接受的治療符合他們目標的程度
情感性認知成效*
決策後悔
-是否對決策結果感到後悔
決策滿意度
-對於決策能力的信心程度
決策信心
-對決策過程的滿意程度
醫師信賴度
-對醫師的信賴程度
照護滿意度
-對照護提供過程的滿意程度
行為相關成效*
遵從度
-對醫囑的遵從程度
健康行為
-是否有發展出良好的健康行為(飲食、運動習慣)
健康相關成效
相關症狀
-與疾病相關的症狀
生活品質
-個案自覺的生活品質

系統理論、影響因素、共同決策模型
依照我們所選用的Sepucha(2014)模型,此模型將評量建構分成三部分:決策前置、決策過程、決策成效。決策前置關注可能會影響決策過程的因素,個案偏好、提供者能力等;決策過程關注諮詢過程的特徵或行為;決策成效為決策之後的成果。

如果以系統性觀點來說明共同決策的階段,則個體與活動及環境各別作用被視為決策前;而個體與活動及環境一起交互作用則被視為個體的活動動表現,此表現為連續的動態過程因此可再細分為整體過程的行為表現以及最後成果的後續影響,過成的行為表現被歸類為決策中,後續影響被歸類為決策後。

系統
概念
元素
決策階段*
評量建構*
決策成效
活動-環境
決策支持輔助
輔助類型
決策前
決策前置
--
訊息品質
活動時間
充足時間
個體-活動
勝任能力
個案勝任能力
參與動機
個人動機
個人偏好
個體-環境
個人情境
年齡
疾病特質
教育背景
情緒
過去經驗
家庭支持
代理人勝任能力
家庭結構
醫病關係
提供者決策風格
提供者勝任能力
值得信賴
文化勝任
可用資源
專業提供者
保險給付
文化價值觀
介入方案的偏好
個體-環境-活動
決策參與
決策參與
決策中
決策過程
立即
決策衝突
決策衝突
決策品質
知識
決策後
決策成效
一致性
情感性認知成效
決策後悔
中間
決策滿意度
決策信心
醫師信賴度
照護滿意度
行為相關成效
遵從度
長期
健康行為
健康相關狀態
相關症狀
生活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