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簡國龍博士演講之臨床試驗結果判讀

今日中午恭宏學長與怡靜學姐帶領我們去台大醫學院的102講堂聆聽簡國龍博士的演講,此演講主題為-臨床試驗結果之判讀。

由此主題,我期望我可以習得如何判讀結果的好壞!!

聽完此次演講,雖然我沒有得到判斷結果好壞的實際標準,但是我得到一個概念......
研究者需符合研究倫理,不能偽造數據、竄改數據或抄襲他人之成果,此部分對方不會主動說,而我們也無從判定,但是我們可以藉由檢視研究設計來判斷結果的可信程度。如以藥物實驗為例:介入後患者產生改變,但這個造成改變的因子真的是藥物影響嗎?還是還有其它因素呢?簡國龍博士剛好有提到,影響介入成效的因素如下:
1.Natural course:不用吃藥,身體本身會自行恢復,如感冒。
2.Placebo effect:安慰劑,但不是本身藥物的影響。
3.Hawthorne effect:因為有人觀察所以表現較好,這屬心理層面因素影響,也非藥物影響。
4.Real drug effect:真正因為藥物所造成的改變,但我們該如何判斷改變是否真是因為藥物呢?

該如何判定改變是否真正源自實驗介入,這就要看PI如何設計研究,以及用什麼方法來呈現研究數據的改變量為真實的介入效果。一個良好的研究設計,其結果是比較可靠的;而設計不良的研究,其結果的參考價值就會相對低落。而我們又該如何判定研究設計的好壞呢?一般而言最具研究證據的實驗設計為隨機控制試驗(Random control trial),而如何隨機?是否有blind的設計?是採用single-blind還是double-blind?是否有Placebo control?則是我們需要檢視的重點!!

最後,簡國龍博士有提到研究成果與發表論文之間有"Spin"的現象,且研究成果一體多面,並非每一個結果都是美好的,但是利害的撰寫者只會呈現最好的那一面,這時我們需要自行判斷,作者所做出的研究推論是否合理?是否有過度推論或誇大的嫌疑?

結論,閱讀一篇論文時,我們需先檢視其研究設計是否有合宜,其結果推論是否過當。經過此種種檢驗後,其研究成果才有參考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